“雪上马拉松”跑出最小自然足迹

  “雪上马拉松”跑出最小自然足迹   本报记者 陈发明 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白雪覆盖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与周围山峦融为一体。随着冬奥会赛事的进行,雪上

  “雪上马拉松”跑出最小自然足迹
   本报记者 陈发明 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白雪覆盖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与周围山峦融为一体。随着冬奥会赛事的进行,雪上健儿在这里逐梦,寂静的山谷热闹起来。

  作为专门进行“雪上马拉松”竞技的冬奥场馆,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随山就势,尊重自然地形,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原始地貌,将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贯穿全生命周期,用“最小自然足迹”的设计、建设,呼应绿色办奥理念。

  场馆设计融入自然山势

  在白雪映衬下,沐浴着阳光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熠熠生辉。

  “在古杨树场馆群中,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是新建场馆里永久设施面积最小,临时设施面积最大的场馆。”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设计团队主要成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工作室副所长潘睿说,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少一分不必要的建设,就是对自然生态多一分尊重和保护。

  为凸显“雪上马拉松”的竞技特点,越野滑雪比赛赛道一般由多条深入自然山体的不同长度的路径系统组成,是一种利用自然地形、建立在自然地貌基础上的半人工赛道。“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将赛道布局在一个坡面上,面向体育场展开,赛道套叠设置,最大限度减少所占土地的范围,减少对林木的侵害,同时也尽可能地扩大了观众能够看到的比赛范围。”潘睿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地貌控制不可或缺。设计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模拟山体地形,将地形图、地表植被(大型乔木)、径流、构筑物信息输入模型,通过数字化模拟得到赛道建设的优化路径,并对土方量、迁移树木和排水设施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赛道和地形的拟合,实现有效的土方平衡和植被保护。

  记者了解到,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所有场馆、比赛设施,都是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造的,减少了在初始建设阶段对地貌的破坏。在场馆建设过程中把对自然环境的干预降到最低,尽量减少永久建筑的占地面积,用可拆除再利用的临时设施来补充场馆的功能需求。

  潘睿认为,“最小自然足迹”的策略创造了一个更广泛的机会来利用固有空间,在保证冬奥会必要需求的前提下,以更少的赛前投入换取更大的赛后灵活性。

  冰雪活力邂逅厚重历史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赛道依山势而建,距离明长城遗址最近处仅有十几米。

  “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和长城遗址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这种毗邻历史遗迹的冬奥越野比赛场馆,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潘睿说,“这是中国历史遗迹与现代奥运的一次亲密接触,非常难得。”

  一场冰雪活力与中国历史的浪漫邂逅,背后是设计、施工团队的努力付出。在紧邻明长城遗址的赛道施工中,作为施工方的中铁建工集团项目团队特别加强施工管理,设置施工红线及警示标语,强调古迹保护,减少对遗址的影响。

  除了对古迹高度重视外,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也是小心保护。赛道设计之初就确定不能破坏周围原生树木,施工时项目团队充分考虑既有山地特点,结合赛道要求,巧妙规划赛道环绕布设,避免伐树。运动员在树林中穿梭、奋力比赛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原始自然的意境。

  中铁建工集团张家口赛区“三场一村”项目经理姜秀鹏告诉记者,为了满足对坡度和曲线的极高要求,赛道施工舍弃了按规范标准和图纸施工的传统方式,改由国际雪联专家现场踏勘确定。同时,在实时动态测量系统、手持定位仪等先进测量设备辅助下,双方齐心协力完成赛道施工与验收,为我国在滑雪赛道施工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

  “还自然以自然,还生态以生态。”潘睿说,当体育活力与历史厚重相逢,设计团队希望尽量保持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样子。

  海绵赛区凸显绿色理念

  作为越野滑雪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用水量很大。造雪方面,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实施海绵赛区规划设计,采用智能化造雪系统,将所有造雪设备集成到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在同等雪量前提下,相比传统造雪,智能化造雪可节水20%。场馆同时采用移动式造雪,及时灵活补充不同赛道的用雪,在增强针对性的同时减少用水浪费。

  潘睿介绍,在对水的利用方面,越野滑雪中心是作为古杨树场馆群的一部分来考虑的,在冬季两项中心设有4个小型蓄水池,在场馆群入口设有一个大的蓄水池,都是用来蓄存雨水及山泉水的,其存量可满足3个雪场的造雪需要。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本身的赛道两侧也设有排水沟,利于雨水的汇集和蓄存。雨水及融雪水采用硅砂蜂巢雨水自净化系统处理后,用于冬季造雪、夏季绿化灌溉、景观河道用水、冲洗厕所等;场馆和基础设施污水也做到了全收集处理后再使用,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

  据了解,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建筑主体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的做法,主立面朝南,即使在没有采暖的条件下也能达到舒适的温度,降低了能耗。姜秀鹏告诉记者,场馆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赛时需求及赛后利用,房间采用轻质隔墙分隔,便于赛后拆除和重新规划利用。赛时部分看台及配套设施也采用临时建筑,整个场馆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

  记者了解到,北京冬奥会后,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将在夏季打造马术、山地自行车等项目俱乐部。在冬季打造山地公园及家庭雪上娱乐中心,并设置驯鹿和狗拉雪橇等休闲娱乐项目,同时打造室内马术训练场,使游客在冬季也能体验马术的乐趣。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基础设施经理李振龙认为,充分挖掘场馆赛后利用价值,契合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而通过体育服务业带动消费,以更加绿色的方式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将是一道重要课题。

本报记者 陈发明 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本报记者 陈发明 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