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元宵节多举措应对天文大潮 抗咸潮保粤港民众用水

广州2月16日电 题:官方元宵节多举措应对天文大潮 抗咸潮保粤港民众用水作者 王坚 吴怡蓉天文大潮于15日元宵节抵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当日,随着潮位偏高、潮差

  广州2月16日电 题:官方元宵节多举措应对天文大潮 抗咸潮保粤港民众用水

  作者 王坚 吴怡蓉

  天文大潮于15日元宵节抵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当日,随着潮位偏高、潮差较大,叠加6级至7级东北风的不利气象条件,使得东江三角洲咸潮应对“雪上加霜”,该地区咸潮上溯最远距离达35公里。

  对此,中国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联合相关部门对东江流域采取“压咸补淡”等举措抗咸潮,保障粤港民众供水安全。

  当前,东江“第一道防线”香港当地水库和深圳水库总有效蓄水量超过3.4亿立方米,可保障香港供水约130天;深圳市12座可供水水库总有效蓄水量已超过1.1亿立方米,不考虑东深供水,仍可保障深圳市供水近30天。通过实施东江流域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元宵节期间,广州市东部、东莞市主力水厂供水达标,能够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

  珠江流域的东江作为该流域三大水系之一,肩负着广东东莞、深圳及香港等地近4000万人的饮水重任,而当下严峻的旱情和用水需求的增大,使其正面临强劲的咸潮上溯。

  珠江委介绍,2021年以来,东江流域来水偏少7成,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情;同时,天文大潮于元宵节挟东北风抵珠江流域;春节后,务工人员陆续返城开工,供水需求增多,“一少一强一多”三个因素耦合,东江流域上演咸淡“对抗之战”。

  15日凌晨,广州市刘屋洲取水点,历经12个小时的东江原水“先锋”成功压制咸潮。监测显示,原水含氯度达标,泵站开足马力,向广州东部逾300万居民送去优质淡水。这是“第二道防线”东江水利枢纽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送来的宝贵淡水。

  “强化水情、工情、咸(潮)情监测分析研判,及时精准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13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第4次主持召开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会商时表示,要全力保障元宵节天文大潮期间珠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随着清流强势注入,东江流域的另一个重要取水口传来好消息:“没有超标!”15日凌晨,广东省东莞市第三水厂化验人员叶国毅从水源取水点采样后,迅速赶到实验室,测定原水含氯度达标后,开心地说“今天是元宵佳节,大家吃上清甜东江水煮的汤圆,心里甜啰。”

  其实,大旱之年战咸潮的号角早已吹响。在水利部此前举行的抗旱专题会商会上,就已锚定“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目标,落实抗旱“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筑牢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

  13日,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下达调令,调度“第二道防线”东江水利枢纽14日起出库流量按日均28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制,全力压制珠江口咸潮,保障元宵节天文大潮期间供水安全。

  东江水利枢纽管理单位也连夜准备,于14日凌晨准时增大出库流量,悠悠东江水一路向南奔腾。同日14时,补水流量已到达“第一道防线”东莞、广州东部等主要取水口,对冲珠江口咸潮上溯。沿线水利部门接续发力,调水、护水、取水等环环相扣,确保压咸补淡效果。

  “优质淡水来了。”15日起,东莞、广州各相关取水口管理单位加强应急水质监测,抓住时机抢蓄优质淡水。15日2时起,东莞市第三水厂和广州刘屋洲取水口含氯度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珠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水库群联合调度,有效压制了天文大潮带来的强咸潮影响,确保了对港优质、足量原水供应,广州、东莞等城乡供水春节期间未受咸潮影响,未收到市民对咸潮相关咨询或投诉。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计,2月至4月东江流域降雨仍然偏少,流域抗旱保供水形势仍不容乐观。这场对抗咸潮的战役,还将继续。(完)